龙泉游记

        4月20日,在三师兄的倡导和悉心安排下,我有幸随师傅、二师兄、三师兄、师姐、阿夺、阿飚师弟、正裕师弟自驾游龙泉。和煦的春风吹拂面颊,给人一种畅快淋漓的快感。欣赏着沿途风光旖旎的起伏山峦、满目青翠。经过5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龙泉金观音庄园。走进龙泉金观音庄园,巨大的青瓷茶壶令人眼前一亮,中心接待区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房屋结构采用了大量的木头,门、窗、梁柱、家具、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古朴中透着典雅的大气。

       久闻龙泉有三宝:“青瓷、宝剑、金观音”。按我们两天的行程计划,第二天上午我们直接奔赴久负盛名的青瓷小镇。非常幸运,我们恰逢龙窑开窑祭祀大典,参观了青瓷历史博物馆,穿越到青瓷烧制工艺的历史长河中。。。。。。龙泉在西晋时便开始有烧制青瓷的瓷窑,宋元之际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著名的龙泉窑系,为宋代中国最大的瓷业中心,前后辉煌了数百年。据史料记载,在宋元时代,“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中运瓷船只来往如织。”

      龙泉青瓷有哥窑和弟窑之分。哥窑特点是黑胎厚釉,瓷器釉面布满裂纹,呈现金丝铁线、紫口铁足的特征。由于窑温不易控制,优等青瓷极难得,往往成为帝王将相专用;弟窑的特点是白胎厚釉,外形光洁不开片。弟窑瓷品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赏之让人心情畅然。在宋、元时,出口到外国的龙泉青瓷大多是弟窑所产。 龙泉青瓷史上几经兴衰。一九五七年,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批示恢复青瓷生产。五十年来,龙泉青瓷又开始声名鹊起,重铸昔日辉煌。

      下午,我们一行又前往当地规模最大的龙泉宝剑厂参观龙泉宝剑的锻制过程。龙泉剑,又名龙渊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是中国古代名剑,诚信高洁之剑。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相传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後,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盤卧。是名「龙渊」。故名此剑曰「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

      两天的行程匆匆但感悟颇深,正所谓:“青瓷开窑观哥弟瓷中天地,宝剑出鞘感莫干锋里剑魂。”两天里,白天、我们寻青瓷源、问宝剑处,晚上围坐师傅边煮古树茶、论合老拳。我想从青瓷、宝剑的制作、冶炼锻造工艺过程的艰辛与精妙与合老拳的修炼渐进有异曲同工之处啊... 一件青瓷器皿要从采石—练泥—成形—修柸—晒柸—装饰—素烧—施釉—烧窑。一把龙泉宝剑从原料到成品须经过打柸—热锻—铲—銼—镂花—嵌铜—磨光—装潢等28道工序。合老拳的修练不也是要经过一步步从思想理念的变化,从身体材质的蜕变,在师傅悉心教导下从抓筋、站桩、排打、拳架(分不同段位)、盘腰..... 从“腕、肘、肩、腰、脚跟”间三者的对应关系,“点、段、线、面、体”的转变、从一维、二维、三维几层维度转化、万字步伐、万字身法(万字从地面到万向立起成球),从气顺、肌松、筋畅、骨正、神凝五要的渐进...很幸福、很幸运遇到恩师,我越来越感悟到在师傅言传身教、旁征博引地讲解拳理时、并创意、创新地提出“知、行、体合一”理念时,合老学已经在形成一个人类运动学新体系、并且层次越来越分明、理论思想越来越走向完善健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能有福修炼合老拳、有缘走进合老文化将是我人生最大的福报和追求.....

                                                                                                                                                                    2018年5月11日

                                                                                                                                                           合老阁第十三弟子    高峰